摘要: 54岁的余永清是重庆双庆集团华骏三轮摩托车厂的一名工人,他最近和工友们谈论最多的,就是“五大功能区域”的新闻。“咱一家4口人,老大上班、老二上学、我俩打工,各在不同区域。”余永清给妻子吴芳英解释,“重庆 ...
54岁的余永清是重庆双庆集团华骏三轮摩托车厂的一名工人,他最近和工友们谈论最多的,就是“五大功能区域”的新闻。“咱一家4口人,老大上班、老二上学、我俩打工,各在不同区域。”余永清给妻子吴芳英解释,“重庆大得很,地方不同,各方面差别也很大。”
余永清口中的“功能区”,是重庆新近推出的一项重大决策:根据人口、资源、环境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因素,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、都市功能拓展 区、城市发展新区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、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,前三者构成大都市区,后二者定位为大生态区,通过明确各自功能定位,推动全市一体化、区 域发展差异化、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。 为何划分功能区? 余永清老家在渝东北的云阳县石松村,山高坡陡,山清水秀;15年前带着妻儿辗转县城打工,亲历三峡涨水、移民重建;两年前小儿子到永川区的重庆文理学院上学,这里地势平坦、高楼林立;去年夫妻俩又在主城的渝北区找了份工作,抬头能见飞机翱翔,出门可乘轻轨。 山村—县城—永川—主城,老余的“轨迹”折射出重庆市情的特殊:大城市、大农村、大山区、大库区并存,区域间、城乡间自然条件、资源禀赋、发展水平和 潜力等差异巨大。加之各区域及区县功能定位不清晰,产业同质、竞争无序、资源配置不合理、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日益显露。 |